河蟹一生从卵中孵出的I期蚤状幼体到最后一次蜕壳大约需蜕壳(皮)18次,每次脱壳都是河蟹的生死大关.河蟹生命的全过程来看,河蟹生长速度或脱壳间隔时间与水温、气温、饵料、生长阶段等有关。河蟹脱壳进程和刚脱壳不久,是生命中最危险时刻。根据多年科技入户指导和示范户养殖实践,现浅析河蟹脱壳难的原因、脱壳主要保护措施及脱壳期和脱壳后注意事项。
一、河蟹脱壳难的原因分析
1、池塘水质恶化。旧壳仅脱出一半或脱出旧壳后个体不增大。
2、河蟹营养不足。长期饵料不足,河蟹长期处于饥饿状态;饲料(动物饲料)质量差,含钙量低。
3、放养密度过大、规格不一。河蟹互相残杀、互相干扰,河蟹脱壳时间延长或脱壳不顺死亡。
4、气温、水温突变。河蟹应激反应,脱壳受阻。
5、药物影响。脱壳期乱用杀虫剂,滥用消毒药,影响河蟹脱壳或产生不正常现象。
6、塘中无草。光照太强或水体透明度太高,水清到底,河蟹无脱壳的隐蔽场所。
7、池水pH值不稳定、水中和饲料钙磷含量偏低。缺少河蟹脱壳所需钙源,甲壳钙化不足,脱壳更难。
8、纤毛虫等寄生虫寄生。
二、河蟹脱壳主要保护措施
1、采用氨基酸类产品+微生物制剂产品调好水质。为河蟹脱壳提供良好的适宜环境。
2、增喂钙质和含脱壳素的饵料,如“免疫酵母金维”、 “离子黄金钙”、 “速补钙”保证河蟹脱壳所需的营养元素。
3、建池时留出一定面积的浅水区。供河蟹脱壳。
4、种植多品种水草。营造好河蟹蜕壳场所。
5、合理放养。避免放养密度过大而造成河蟹互相残杀。
6、放养规格尽量一致。防止河蟹脱壳期延长。
7、适时杀虫杀菌。避开脱壳期用药,防止造成河蟹脱壳应激。
三、脱壳期间和脱壳后应注意的问题
1、脱壳来临前要投放“速补钙”和“钙镁速补”,并增加动物性饵料投喂量。力求河蟹同步脱壳。动物性饵料占比50%左右,保证河蟹饵料喜食和充足,避免残食软壳蟹。
2、保持水位稳定。脱壳期间,一般不换水。
3、尽量做到投饵区和脱壳区分开。脱壳区水生植物少,应移植水生植物,并保持环境安静。
4、脱壳后保持稳定环境,不施肥、不换水,减少饵料投喂量。待蟹壳变硬,体能恢复,沿池边寻食,可大量投饵,加强河蟹营养,促进河蟹生长。
河蟹最后一次脱壳生长管理的好坏将直接影响河蟹上市规格、产量和经济效益。现根据多年来对众多蟹农指导实践,现浅析河蟹最后一次脱壳生长管理要点,供参考。
一、调控水质
1、控制水位:保持池塘水位在1-1.2米,9月下旬待气温下降后,再逐渐降低水位至0.8-1米;河蟹脱壳时保持水位稳定,脱壳期不换水,脱壳后再换水。
2、调节水质:养殖后期,河蟹存塘量大,吃食量也大,池塘内有毒有害物质积累快,水质极易恶化,从而影响河蟹的正常脱壳。要定期泼洒生物制剂,轮换使用“EM菌王”、“活菌王” 、“复合枯草芽孢杆菌”、“复合芽孢杆菌”、“浓缩EM6源液”等生物制剂,结合“六效底康”、 “底复康”、 “底菌净” 等底质改良剂调节水质,使池水肥、活、嫩、爽,保持池水透明度在35-40厘米,9月中下旬后保持池水透明度在30-35厘米。
3、调节池水PH值和水体硬度:每10-15天泼洒萄“钙镁速补”或“速补钙”等营养物质,增加水体钙质,提高池水中钙镁等多种矿物质微量元素含量,促进河蟹快速脱壳和脱壳后蟹壳变硬,提高河蟹脱壳的成活率。
4、增加溶氧:河蟹脱壳溶氧更要充足。要合理使用增氧设备,结合换水和微生物制剂使用,培育有益菌群和藻群,使池水溶氧昼夜保持在5毫克/升以上。
二、饲料投喂
1、投喂饲料应以动物性饲料为主。动物性饲料占总投喂量的70%左右,新鲜小杂鱼或冰鲜鱼等动物性饲料可搭配煮熟投喂,可适当搭配玉米、催芽小麦、南瓜等植物性饲料。日投喂量占河蟹存塘量的7-8%,9月下旬后逐渐减少,日投喂量占河蟹存塘量的5-6%,饲料每天投喂2次,上午20%,傍晚80%。具体投喂要灵活掌握,晴天多投,阴雨天少投,河蟹大量脱壳适当减少投喂量,以2小时吃完为宜,
2、改善好河蟹肠道环境。投喂新鲜小杂鱼、冰鲜鱼要适量加食盐消毒,并可用“肠道菌”或“EM6促长灵”浸泡1小时后投喂。
3、脱壳区不投饲。不要在河蟹脱壳区投喂饲料,保持好河蟹脱壳的清静环境。
三、病害预防
以防为主。采用内服和外用药物相结合的预防方法。至少应在河蟹最后次脱壳前5-7天,在饲料中添加“免疫酵母金维”、“高稳C”、“复方肝胆康”等营养物质。河蟹最后1次脱壳后10-15天进行1次杀虫杀菌,选择晴好天气,可“甲壳净”全泼杀虫,隔2天“江海1号”全泼消毒,杀虫杀菌后要“解毒绿水王”及时解毒。
四、水草养护
1 、保持水草覆盖率30-40%。水草过密,要清除部分水草,可打井字形水草水道。水草过稀,要及时移植清洁水花生和水葫芦等植物,使河蟹有一个良好的脱壳生长栖息场所,同时可避免河蟹在水底淤泥中爬动,造成体色发黑,影响河蟹品质。
2、控制水草生长。保持水草在水面下20厘米,增强水体流动,保证水体阳光照射和水流畅通。
五、加强管理
1、 坚持早中晚巡塘。发现水草上脱壳蟹、中午河蟹在池边较多脱壳等河蟹脱壳不正常情况,极可能水中溶氧不足,使用“改水增氧剂”或“降解安”,确保河蟹顺利脱壳。
2 、做好防逃防偷工作。要经常检查防逃设施,检查池塘与外河是否有洞相通等,同时做好防偷工作,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3、检测池塘水体溶氧等相应理化指标。根据检测指标,适时调节池塘水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