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龙虾健康养殖要注重的环节
一.巡塘与检查。
平时勤做好巡池工作,早晨主要检查有无残饵,以便调整当天的投饵量,中午测定水温、pU值、氨氮、亚硝酸氮等有害物,氨氮不得超过0.5克/立方米、亚硝酸氮不得超过0.2克/立方米。观察池水变化,傍晚或夜间主要是观察了解龙虾活动及吃食情况。经常检查维修加固防逃设施,台风暴雨时应特别注意做好防逃工作。
二.保持水位稳定
养殖池塘水位不要太深,通常深保持在1m左右,掌握“春浅夏满、先肥后瘦”的原则。春季水深保持在0.6~1.0m左右,有利于水草和螺蛳的生长;夏季水温较高时,适当加深水位,水深控制在1.0~1.5m,有利于小龙虾安全度过高温。整个养殖期内,水位要保持相对稳定,不要忽高忽低,以免影响小龙虾的生长。
三.蜕壳期的管理
1 蜕壳不同步
危害:正在蜕壳或蜕壳还未恢复的虾易被未蜕壳的同类残食;蜕壳不同步导致规格差异大,也易产生大虾残食小虾的现象。
解决方案:掌握蜕壳时间,蜕壳前2~3天,用钙镁速补2亩/包,以促进同步蜕壳。
2 硬化时间长
危害:蜕壳后,甲壳长时间不能硬化,抵御能力差,生长缓慢,易被同类或敌害生物残食。
解决方案:定期泼洒钙镁速补2亩/包,每月定期补充“速补钙”2亩/瓶+“解毒应激VCE”2亩/包或“高稳C”2亩/包。
3 蜕壳不遂
3.1应激因素:水温回升,气温不稳定,水温昼夜相差大,虾苗娇嫩,容易产生应激反应;小龙虾正在进行脱壳时,遇到外界应激会终止脱壳。
3.2疾病因素:小龙虾遭受各种病菌和原生动物的侵害,背负各种毛状物及污物,影响蜕壳。
解决方案:保健预防为主,可通过泼洒抗应激:“速补钙”2亩/瓶+“活力爽”2亩/瓶,同时内服高稳C+虾安康,增强虾体的抗应激和抗病能力来抵御各种危害因素。
4 蜕壳周期长
危害:两次蜕壳时间间隔长,导致生长周期延长,影响上市规格。
解决方案:在饵料中添加速补101,蜕壳高峰期(5~6月快速生长期)补充泼洒钙镁速补2亩/包。
5.掌握蜕壳时间
看小龙虾吃食情况,如果发现这几天投饵后剩饵大量增加,且在池边浅水处发现有空壳,则表明小龙虾已开始大批量蜕壳了。小龙虾白昼和夜间都会蜕壳,主要在子夜至次日8时这段时间进行,黎明时分为高峰时段。
四.病毒预防做到位
淡水小龙虾的适应性和抗病能力都很强,目前在天然水域中生长和池塘养殖的淡水小龙虾大规模发生疾病的现象很少,但随着近几年各地小龙虾高密度池塘养殖的规模不断扩大,养殖密度的增加必然对小龙虾的适应性和抗病能力产生一定的影响。要取得较好的养殖效益,必须重视对淡水小龙虾的病害防治,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加强淡水小龙虾的病害预防。
小龙虾大部分时间均栖息于水的底层,水草上,洞穴中,平时在水中是很难看到,即使看到,它们也会迅速逃避,所以,当发现有以下情况,则说明小龙虾有可能要生病或已经生病了。①巡塘时发现小龙虾静伏岸边,或伏在水草上不动(非正常天气例外)。②部分小龙虾在水草上端无力爬行、行动呆滞,反应不灵敏。③投喂的饲料没有像以前在正常时间段吃完。④水质突变。⑤发现个别或少量虾死亡要引起足够重视,必要时要经检验机构检测确定死因。所以定期使用江海3号3亩/瓶或蛋氨酸碘3亩/瓶对病害防治起到非常好的方法.
五.梅雨季节管理要求
梅雨天气在南方特别常见,天气反复无常,水环境波动频繁,因此梅雨季节是小龙虾病害高高发的一个季节,水产养殖户们将面临如何防范来减少自己的损失,首先我们要了解梅雨季节易造成淡水小龙虾损失的因素,才能采取相应措施,主要原因有:
(1)水草方面:梅雨季节光照不足、容易引起藻类等水草生产不旺盛,有的甚至在泥土的絮凝而下沉死亡:池塘周边农田的秸秆、泥土等随雨水流入池塘,导致水体自净能力下降,在微生物作用下进行厌氧分解,产生氮、亚硝酸盐、硫化物等对虾有毒有害物质,使小龙虾发死慢性或急性中毒容易引起死亡。
(2)逃逸方面:梅雨季节雨水多、雨期长,个别时期还有大暴雨出现,易造成池塘,洼池水位猛涨溢出,淡水小龙虾顺势逃逸。
(3)饲料方面:梅雨季节雨期长所带来的空气温度大,饲料容易出现霉变现象,如投入池中不仅产生有毒有害物质污染水质,而且极易造成龙虾出现肠炎等高死亡率的疾病发生。
(4)体质方面:天气原因形成的骤变气压的缺氧性现象长期出现,导致虾体自身免疫力下降,而长时间的光照不足还会引起小龙虾吸收钙质的能力下降,会引起小龙虾蜕壳不遂和软壳病的发死。
(5)管理方面:梅雨季节是农忙季节,水产养殖户特别是散户、小户往往因为忙于农田的事物而忽视池塘的管理,所带来的损失也不可小视,如塘堤破损或池塘漫溢,池埂坍塌未能及时发现、补救,未能做到科学喂养等。
六.初夏时节管理要求
夏季投放种虾模式7~9 月每亩投放20~25 千克经人工挑选的淡水小龙虾亲虾,雌雄比例3:1。投放前对池塘按前述的池塘清整、消毒的标准,进行清整、消毒、除野、植草、施肥。9~10月培肥水质,如发现池塘中有大量幼虾活动,应加强投喂并及时将繁殖过的亲虾捕起上市。投放亲虾的池塘,基本不对亲虾投饲料。整个秋冬季可少投饲料,10~11月,定期,使用“大肥神”4亩/瓶+“藻种”4亩/瓶培养天然饵料生物如枝角类、桡足类等。如天然饵料生物不足,则适当对幼虾投喂人工饲料。人工饲料可每日投喂1~2次,傍晚时沿池边泼洒,饲料可用鱼糜、绞碎的螺蚌肉、豆浆或市售的虾类开口饲料。鱼糜和螺蚌肉每日每亩投200~500克,沿池边定点呈块状投喂。市售的虾类开口饲料每日每亩100~200克添加酵母金维+肠道菌(40斤1组),沿池边定点呈线状投喂。豆浆可全池泼洒。当水温低于12 ℃ 时可不投喂。整个冬季保持水深60~80 厘米,冬季因水温较低,淡水小龙虾幼虾进入洞穴中越冬。到第二年的2-3月水温回升后,幼虾才从洞穴中出来。开春后保持水深30~60厘米,晴天有太阳时,池水可浅些,让太阳晒水,使水温较快回升。阴天气温较低时,可加深水位,保持水温,并投放大量水草,加强投喂。单养淡水小龙虾的池塘每天可投喂2~3 次,早8 : 30~9 : 30 投喂一次,下午17 : 00 ~18 : 00 投喂一次,日投喂量以池塘存虾总量的3%~6%加减。饲料可用鲤鱼或卿鱼的饲料,也可用饼粕、作粉等自行配制。此外,每半个月每亩投放水草100~150 千克,井结合清理池底的沉水植物草堆;每半个月每亩投放“大肥神”4亩/瓶+“藻种”4亩/瓶;每周每亩投喂鱼肉、螺贝肉等动物性饲料1~2千克。3 月中、下旬可用地笼等网具开始捕捞,捕大留小,一直到6 月底、7 月初可用拉网拉捕或干塘收获。淡水小龙虾为底栖爬行动物,其养殖产量与池塘面积及池塘堤岸的曲折率有关。为了提高池塘养殖产量,可在池塘中水平和垂直安置一些网片,有很好的效果。
七.秋季养殖管理要求
秋季投放幼虾模式9~10月每亩投放刚离月母体的幼虾3万~5万尾。投放幼虾前按前述的池塘清整标准对池塘要进行消毒、清整、除野、移植水草,并培肥水质。投放幼虾后还要适时追施“大肥神”4亩/瓶+“藻种”4亩/瓶,培养天然饵料生物如枝角类和椒足类等,透明度保持在30~40厘米。还可每日投喂一次饲料。饲料用鱼糜、绞碎的螺蚌、肉或从天然水域捞取的水丝卿、金鱼虫等,也可用虾类开口饲料和豆浆。每亩投喂鱼糜200~300 克,或绞碎的螺、蚌肉300~400 克,或金鱼虫600~1000 克,或虾类的开口饲料100~200克,同时添加酵母金维+肠道菌(40斤1组),傍晚时分沿池边投喂,当水温低于12℃时则不投喂。为厂让幼虾安全过冬,整个冬季保持水深80~100 厘米,并在池塘中堆放较多堆的旱草,如稻草、茅草等,草堆浸沤在池塘中腐烂、发酵会产生热量,有利于幼虾蛰伏越冬。为了让幼虾安全过冬,还可以在投放幼虾前的池塘清整过程中,用木桩人工在池塘堤坡中下部戳洞,洞穴直径4~6 厘米,深约15~20 厘米,水平走向,冬季因水温较低,淡水小龙虾幼虾可进人洞穴中越冬。到第二年的2、3月水温回升后,幼虾才从洞穴中出来。此时保持水深30~60厘米,晴天有太阳时,池水可浅些,让太阳晒水,使水温较快回升。阴天气温低时,可加深水位,保持水温。尽量使水温较快回升,当水温回升到12℃ 以上时,每天投喂1 次。当水温回升到18℃以上时,每天投喂2~3 次。投喂的种类有鲤、鲫鱼的饲料,麸皮、饼粕、谷粉,屠宰场和食品加工厂的下脚料等。投喂量以池塘存虾总量的2%~6%加减,前期4%~6%,中期:3%~5%,后期2%~4%。此外,每半个月每亩投放水草100 ~150千克,追施“大肥神”4亩/瓶+“藻种”4亩/瓶,每周每亩投喂鱼肉、螺贝肉等动物性饲料1~2 千克。3 月底可用地笼等网具开始捕捞,捕大留小,一直到6 月底可用拉网拉捕或干塘收获。淡水小龙虾为底栖爬行动物,其养殖产量与池塘面积及池塘堤岸的曲折率有关。为了提高池塘养殖产量,可在池塘中水平和垂直安置一些网片,有很好的效果,有条件的可在池塘中安置增氧机。但此种池塘单养淡水小龙虾,增氧机不是必备条件。
八.入冬以后管理要求
气温下降,稻田养殖小龙虾的朋友在冬季要注意一下几点:
1. 加固:由于虾苗来到新的环境后,它要到处打洞造穴。如果田埂偏窄,容易被龙虾穿墙打洞,造成虾苗逃跑,水田漏水,水位下降,其他龙虾又要重新打洞造穴或者逃跑。
2. 造穴:在田沟两边四面15公分以下用木棍或铲子把在泥中打一些人造洞穴,洞穴角度要小,尽量达到与田间平行。龙虾有了现成的洞穴,就不会自己劳神费力,节省体能,减少对田埂的破坏。
3. 覆草:在稻田中适当撒些作物桔梗(如稻草),一是起到保暖的作用,二是起到食料的作用,因为桔梗稻草腐烂后是龙虾很好的饲料。
4. 饲喂:适时,适量给龙虾增加营养,如高稳C,酵母金维和麸皮,玉米糁等,将饲料用水调和,捏成小团放入田中,有了营养,就更有利于小龙虾的生长繁殖。
5. 保水:要保持水面高于田面20公分,不要时高时低,水面变化容易造成龙虾重复打洞,转移洞穴,或消耗体能,虾苗死亡,或破坏田埂等等不利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