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水霉病
【病因】:该病由水霉菌所致。
【症状】:患病小龙虾伤口处的肌肉组织长满菌丝,组织细胞逐渐坏死。病虾消瘦乏力,泳动失常,摄食量降低,常浮出水面或依附水草露出水外,行动缓慢呆滞。
【防治方法】:
①彻底清塘消毒;
②在捕捞、搬运过程中,避免虾体损伤;
③用“江海3号”2亩/瓶+“底菌净”2亩/瓶全池泼洒,预防水霉病效果最佳;严重时连用2次。
2.小龙虾瘟疫病
【病因】:该病是由真菌-变形藻丝囊霉(Aphanomyces astaci)感染所致。该真菌只感染小龙虾俗称偷死病。
【症状】:病虾体表有黄色或褐色的斑点,在附肢和眼柄的基部有真菌的丝状体,病原侵入小龙虾体内,攻击中枢神经,并迅速损害运动器官,病虾呆滞,活动性减弱或活动不正常,极易造成病虾大批量死亡。
【防治方法】:保持饲养水体清新,并维持正常的水色和透明度是防治小龙虾瘟疫病的有效方法。病害发生时,“江海1号”2亩/瓶或“江海2号”2亩/瓶+“底菌净”2亩/瓶全池泼洒。
3.白斑综合症
【病因】:该病是由白斑综合症病毒感染引起
【症状】:感染个体厌食,行动迟缓或静卧不动,活力下降,应激性下降,多伴有腹部肌肉混浊,发病后期虾体皮下、甲壳及附肢出现白色斑点,甲壳软化,头胸甲易剥,肝胰腺呈棕黄色或白色。病害呈暴发性,死亡率高。
【防治方法】:
①彻底清淤消毒,严格检测亲虾;
②发现病虾及时隔离,使用“江海3号”2亩/瓶虾池水体整体消毒;连用2次。
③保持虾池环境稳定,加强巡池观察,不采用大排大灌换水方法;
④饲料中添加高稳C+虾安康拌料,每公斤虾用药5-8克拌料投喂,连用5d。
4.烂鳃病
【病因】:该病是弧菌和其他杆菌感染引起。(丝状细菌)
【症状】:细菌附生在病虾鳃上并大量繁殖,妨碍呼吸,严重的鳃丝发黑、霉烂。病虾浮于水面,行动缓慢、失常,迟钝,厌食,最后衰竭而死。
【防治方法】:
①定期清除虾池中的残饵、污物,注入新水,保持良好水环境;定期的使用“弧菌清”2亩/瓶,
预防弧菌的繁殖。
②用“江海1号”2亩/瓶+“肠腮速康”2亩/瓶全池泼洒;
③全池泼洒“弧菌清”2亩/瓶,病情严重连用2d,如水质过浓,可同时加“底菌净”2亩/瓶。
5.黑鳃病
【病因】:该病是由水质恶化污染引起真菌感染
【症状】:鳃丝颜色发生变化:肉色→褐色→深褐色→变黑色,最终鳃萎缩。病虾常伏在岸边不动,直至呼吸困难死亡。
【防治方法】:
①放苗前,用生石灰等彻底清塘;
②保持池水清新,溶氧充足,及时清除池中残饵和杂物;
③采用“江海3号”2亩/瓶+“肠腮速康”2亩/瓶全池泼洒消毒;连用2次。
④发病期间追加施用“底菌净”2亩/瓶全池干撒。
6.红鳃病
【病因】:该病是因虾池缺氧以及弧菌感染而引起
【症状】:虾体附肢变红或深红色,身体两侧变成白色,腹部浊白;病虾鳃部由黄色变成粉红色至红色,末期虾体变红,鳃丝增厚、加大。
【防治方法】:
①避免虾体受伤;
②用“江海3号”2亩/瓶+“肠腮速康”2亩/瓶全池泼洒消毒;连用2次。
③饵料中添加解毒应激VCE;同时泼洒“活力爽”2亩/瓶。
④每公斤饵料中拌3克土霉素+虾安康10克制成药饵,连喂3天。
7.出血病(败血病)
【病因】:该病是由产气单胞菌感染引起。
【症状】:病虾体表布满大小不一的出血斑点,特别是附肢和腹部,泄殖孔红肿,一旦染病,很快死亡。
【防治方法】:
①及时隔离病虾,并对虾池水体整体消毒,用“江海1号”2亩/瓶,稀释全池泼洒;,同时用虾安康,按5~10g/Kg饲料用量拌料投喂,连喂4~6天。
②拌料内服蛋氨酸碘。
8.烂尾病
【病因】:小龙虾受伤、相互残食或几丁质分解细菌感染
【症状】:初期虾尾部有水泡,边缘溃烂、坏死或残缺不全,随病情恶化,溃烂由边缘向中间发展,严重感染时,病虾整个尾部溃烂掉落。
【防治方法】:
①运输和投放虾苗虾种时,不要堆压和损伤虾体;
②饲养期间饲料要投足、投均匀,防止虾因饵料不足相互争食或残杀;
③发病后,用“江海3号”2亩/瓶全池泼洒;隔日用“江海1号”2亩/瓶全池泼洒。
9.水肿病
【病因】:虾体受伤后感染嗜水气单胞菌感染所致
【症状】:病虾头胸内水肿,呈透明状;病虾匍匐池边草丛中,不动不吃,最后在池边浅水滩死亡。
【防治方法】:
①生产操作中,尽量减少小龙虾受伤;泼洒“活力爽”2亩/瓶+“解毒应激VCE”2亩/包或“高稳C”2亩/包。
②用“江海1号”2亩/瓶+“护肝健肠解毒液”2亩/瓶全池泼洒。
③虾安康拌料,每公斤虾用5-8克,连喂7天。
10.甲壳溃疡病
【病因】:该病是由几丁质分解细菌感染所致。
【症状】:感染初期病虾甲壳局部出现颜色较深的斑点,后斑点边缘溃烂、出现空洞。严重时,出现较大或较多空洞导致病虾内部感染,直至造成死亡。
【防治方法】:
①运输和投放虾苗虾种时,不要堆压和损伤虾体;
②饲养期间饲料要投足、投均匀,防止虾因饵料不足相互争食或残杀;
③发病后,用“江海3号”2亩/瓶全池泼洒;+用“底菌净”2亩/瓶进行底部消毒。
11.软壳病
【病因】:虾体缺钙,阳光不足、pH值长期偏低,池底淤泥过厚、虾苗密度过大、长期投喂单一饵料;蜕壳后钙、磷转化困难,致使虾不能利用钙、磷所致。
【症状】:虾壳软薄,体色不红或灰暗,活动力差,觅食不旺,生长缓慢,协调能力差。
【防治方法】:冬季清淤,生石灰清塘,控制放养密度,池内水草面积不超过池塘面积30%,投饵多样化,适当增加含钙饵料;用鱼骨粉拌新鲜豆渣或其他饵料投喂,每天1次,连用7~10天以上;饲料中添加3‰~5‰黄金离子钙,连续投喂5~7天。定期的泼洒“钙镁速补”2亩/包。
12.蜕壳不遂
【病因】:生长的水体中缺乏某种元素而引起。
【症状】:病虾在其头胸部与腹部交界处出现裂痕,全身发黑。
【防治方法】:
①每10~15天用“钙镁速补”2亩/包全池泼洒;
②每月用“速补钙”2亩/包全池泼洒;
③饲料中拌入3‰~5‰黄金离子钙+“高稳C”;
④饲料中拌入骨粉、蛋壳粉等增加饲料中钙质。
13.虾中毒症
【病因】:以下几方面均可引起虾中毒症
①池中残饵、排泄物、水生植物和动物尸体的腐烂质而引起;
②由工业污水中的汞、铜、锌、铅等重金属含量超标;
③小龙虾对农药杀虫剂很敏感,此类物质极易引起虾中毒。
【症状】:中毒较轻时部分虾死亡,较重或特别严重时全部死亡。
【防治方法】:①清理水源,切断污染源;转池培养。全池泼洒“解毒绿水王”5亩/瓶。
②农药杀虫剂毒素:使用“解毒绿水王”5亩/瓶+“强力调水解毒灵”1亩/包。
③氯制剂毒素:“强力调水解毒灵”1亩/包+“改水解毒灵”1亩/包。
④重金属毒素:用“EDTA解毒王”1亩/包,再用“解毒绿水王”5亩/瓶。
14.纤毛虫病
【病因】:该病是由累枝虫、聚缩虫、钟形虫、单缩虫等寄生引起。
【症状】:纤毛虫附着在虾体表、附肢、鳃上,妨碍虾的呼吸、活动、摄食和蜕壳,影响生殖发育,虾体表沾满泥脏物并拖着絮状物,俗称“托泥病”。
【防治方法】:
①彻底消毒,杀灭病原,保持水质清新;
②虾种放养时,用1%“江海4号”浸洗3~5min;
③泼洒“甲壳净”3亩/瓶,若杀虫不彻底,可在7天后再用一次;
④用“江海1号”2亩/瓶全池泼洒消毒;
⑤用“解毒绿水王”5亩/瓶全池泼洒解毒。
15. 肠炎病
【病因】水体中有害菌较多,通过伤口、鳃、口等进入体内感染发病;摄食大量变质食物,肠道内有害菌大量滋生,超出龙虾的抵抗力范围,龙虾的吃食环境恶化。
【症状】肠道无食,肠道内有气泡,部分区域出现蓝色素过重的情况。
【防治方法】经常用“肠道菌”+酵母金维拌料内服,同时定期用“底菌净”2亩/袋、“江海底优3代”20亩/袋改底。一旦发病,用“江海3号”2亩/瓶全池泼洒,用“肠鳃速康”+“虾安康”拌料内服3-5天,效果显著,之后再用“乳酸菌”和“酵母金维”+“江海肽宝”拌料内服,调理3天。
16. 中肠腺白浊病(中肠腺坏死病)
【病原】由杆状病毒所致。
【症状】病虾有的浮游在水面,反应迟钝,有的幼虾头和尾弯向一侧略呈弯弓形,有的头部向上,整个身体几乎与水面垂直,有的来回旋转。用显微镜检查胃肠内食物,中肠腺,胃和整个消化道都呈白浊状。此病发展迅速,危害严重,自发病之日起1-2天就会有60%-70%死亡。
【防治方法】中肠腺白浊病至今没有好的疗效,日常从内服增强体质。用“江海3号”2亩/瓶全池泼洒,连用2次,也即定期用护肝健肠解毒液+“肠道菌”+虾安康拌料内服。
17. 微孢子虫病
【病原】由微孢子虫所致。
【症状】病虾肌肉变白,组织松散柔软,有的背面和背侧面可见蓝黑色色素沉淀。孢子虫寄生在生殖腺或血管和消化道的平滑肌中,主要症状是在虾背部中线有不透明的白色区。此外,感染微孢子虫的小龙虾尾部肌肉也会逐步变为瓷白色,尾部僵硬,造成大量死亡。
【防治方法】此病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只有加大预防力度。首先,在放虾前用彻底清塘消毒;对已有发病史的池塘,冬天干塘冻晒,达到消毒目的。其次,每10天外用“江海4号”2亩/瓶全池泼洒,定期的使用“江海肽宝”1瓶/包料增强小龙虾的免疫力,如发现病虾与死虾,要及时捞出深埋处理。
18.底质恶化引起龙虾大量进笼,爬边上岸
【病因】由于底质恶化或使用有机肥不当引起。
【症状】小龙虾大量进笼,大量爬边上草。
【防治方法】冬闲及早清除池底过多淤泥;有机肥少量多次使用,并要用“活菌王”日常每7-10天,先用“底菌净”2亩/瓶或“底复康”2亩/包改底,第二天用“江海底优3代”20亩/袋+“改水增氧剂”2亩/包改底一次,避免底质恶化。若已经发生问题,先用“解毒绿水王”和“降解安”,下午或傍晚再用“底菌净”或“底复康”+“改水增氧剂”全池施撒,效果显著,第三天小龙虾基本都下去。
20.小龙虾不明原因死
【病因】小龙虾不明原因死亡,这令很多养殖户都很头疼,因为不知道怎么对症下药。龙虾发病有一定的规律:5月上旬大龙虾开始死亡,慢慢水质变坏后小龙虾也开始死亡,不明死亡可以一直持续不断底发生,严重影响产量,经观察,发现70%死亡的大龙虾的头胸甲内都已形成一层软红色的壳,身上有黑色甲壳溃烂现象。分析主要是营养不足,细菌感染而引起死亡。
【防治方法】第一天先用“解毒绿水王”5亩/瓶,傍晚使用“底菌净”+“改水增氧剂”(2亩/组),第二天再用“江海1号”2亩/瓶+底菌净”2亩/瓶全池泼洒,连用2-3天;同时用“护肝健肠解毒液”+“虾安康”拌料内服3-5天,效果非常显著,龙虾死亡量大幅减少,七八成的发病池塘都成控制住死亡。需注意的是,好转后一定要再次改底,培菌培藻,同时加强营养,定期用“护肝健肠解毒液”+“肠道菌”+虾安康拌料内服,这样才能根断。
21. 小龙虾养殖长不大的原因与对策
(1)种质原因。大多数养殖户采取的是一年放种,多年养成的养殖模式,这必然导师龙虾之间存在近亲繁殖的问题,最终导致龙虾种质退化,个体越来越小,且在养殖过程中一般都捕大留小,到每年9月份前后选留亲虾的时候大规格龙虾已卖光,若把那些较小龙虾留作下一年亲虾用,繁殖的下一代品质难保证。
建议与对策:每隔3年彻底清一次塘,下一年更换新的亲虾,或在每年9月份前后从其他地方引进一定的大规格龙虾作为亲虾,同一个地方只需要引进一种性别的亲虾,如果再同一个地方同时引进雌雄两种亲虾的话,这可能存在近亲繁殖的问题。
(2)水质原因。大部分养殖户在春季池塘的水位都偏浅,随着气温回升,投饵量的增加,其残饵、粪便以及池中有机物的分解都会给水质带来不良的影响,直接影响小龙虾摄食、脱壳和生长,制约小龙虾规格。
建议与对策:每隔7-10天交替使用“底复康”和“底菌净”,结合“江海底优3代”使用以改善底质、水质、另外定期施用“速补钙”以增加池水中钙含量以促进小龙虾脱壳生长,定期注排水维护水质清新。
(3)饲料原因:饲料缺乏,质量差,营养不全,肯定会影响小龙虾的脱壳生长,导致规格偏小,但是如果长期投喂高蛋白的精饲料,也会导致小龙虾营养积累而形成性早熟停止生达到长,最终规格也会偏小。
建议与对策:养殖中不仅要投喂高蛋白的精饲料,还要投喂谷物类的植物性饲料和活螺蛳等动物饲料,另外还要再池塘中种植水花生、轮叶黑藻等水草,补充植物性饲料;在小龙虾配合饲料中定期或长期添加“酵母金维”+“肠道菌”更有助于小龙虾的生长,增产丰收。
(4)密度原因:养殖中要想始终控制小龙虾合适的养殖密度非常难,其生性凶猛,当密度太高时自相残杀的现象严重,小龙虾会因为无法找到安全脱壳场所而推迟蜕壳,导致脱壳次数减少而引起过个偏小。
建议与对策:控制好放养密度,在养殖过程中要采取捕大留小的方式,以降低池塘的养殖密度,稀释的密度合理、养殖的规格大才能卖出好价钱。同时在池中种植水花生,轮叶黑藻等水草为小龙虾提供脱壳隐蔽场所,又可以增加小龙虾的生存空间而减少自相残杀的机会。
(5)疾病原因:疾病也是制约生长的原因,尤其以纤毛虫病最为常见。当纤毛虫在虾体上寄生时,不仅使小龙虾身体瘦弱,还会影响到脱壳生长,当寄生在鳃部时还会影响呼吸,导致小龙虾不能正常呼吸而不能正常摄食、脱壳和生长,此外,纤毛虫的寄生还会引起小龙虾其他疾病的发生而大量死亡。
建议与对策:在每年春季的“大麦黄”、“梅雨季节”(江淮在每年6月下旬进行梅雨季节)、秋季“白露”的前一星期左右分别使用一次“甲壳净”(3亩/瓶)进行预防,间隔一天再用一次“江海底优3代”,能很好的预防。夏季高温季节定期注排水,保持水质清新,定期改底尤为重要。一旦发生纤毛虫病,参考纤毛虫病(黑壳、黑尾)进行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