弧菌是对虾当下最大的致病菌之一,极易引起对虾的肝胰腺坏死、空肠空胃、白便、红体、病虾发光甚至爆发性死亡等症,还有今年全国从南到北蔓延的白虾“玻璃苗”(各大研究机构怀疑与弧菌有关),导致养殖户及苗场损失重大,都哀叹如今虾难养。弧菌超标,往往是对虾偷死病的前兆,也是其它水产养殖的病害之一。
一、主要对虾致病弧菌为:哈维氏弧菌、溶藻弧菌、副溶血弧菌、霍乱弧菌等。
1、哈维氏弧菌
哈维氏弧菌是发光的海洋细菌,耐高温,35℃也能存活,可耐受的pH值范围为5~9.5,盐度范围20‰~30‰,淡水不生长,能利用单糖或寡糖,在TCBS培养基形成1-2mm以上的黄色菌落。主要感染虾幼体,养成期水质污染大也有可能会发病。
表现症状:发病初期,虾活动能力下降,沉浮底部,大多随水流翻滚,不摄食或摄食少,发病早期不发光,濒死或死后会发出荧光。
2、溶藻弧菌
溶藻弧菌为嗜盐嗜温兼厌氧性海生弧菌,在水温25℃~32℃容易流行。在TCBS培养基形成2-3mm的黄色菌落。虾苗的幼体菌血病,对虾的红体病,白斑病主要病原菌就是溶藻弧菌和副溶血弧菌引起的。
表现症状:烂鳃;外观完整,全身性变红,肠胃空,肝胰腺微肿但颜色正常,头胸甲易剥离。
3、副溶血弧菌
副溶血弧菌又称嗜盐菌,适宜的生长条件温度为37℃,pH值为7.4~8.8,淡水中存活一般不到2天,在海水中可存活47天。多发病于虾苗放养7-30天。
表现症状:对虾体色呈白浊微红,多数肝胰脏肿大、松软,颜色变淡黄色,部分患病虾的肝胰脏萎缩。对虾发病期间,行动缓慢或趴伏于池塘边坡上,不摄食,空肠空胃,一旦发病,排塘率高。
4、非01群霍乱弧菌
可耐受的pH值范围为6-8.5,淡水及高盐度都能生长繁殖,在TCBS培养基形成2-3mm以上的黄色菌落。
表现症状:行动呆滞,时而浮头或在水面上翻滚;眼球肿胀,由黑变暗以至溃烂仅留眼柄,随着病情加重全身肌肉发白,一般在一周内死亡。
二、弧菌的防控
1、增强免疫力
酵母细胞壁碎片、脂多糖和葡聚糖等具有激活酚氧化酶系统的作用,提高血细胞的吞噬性及消化和杀死外来入侵微生物的能力,从而提高虾的免疫力。可以定期拌料免疫酵母金维80斤料/包+保肝利胆康80斤料/包。
2、定期泼洒弧菌速清
弧菌速清能快速清除弧菌,建议2亩/瓶。配合底菌净改底效果更佳。
3、勤泼有益菌
在消毒过后12小时,及时补充有益菌,让有益菌成为优势种群,可以泼洒复合枯草芽孢杆菌2亩/包或高浓缩乳酸菌2-3亩/瓶。
4、添加淡水,逐渐降低盐度
眼下爆发的副溶血弧菌是海水弧菌又称嗜盐菌,盐度越低,其生长繁殖速度越慢。因此,放苗后,有条件的虾塘,可逐渐添加清洁的淡水,降低池塘水的盐度以抑制副溶血弧菌的生长繁殖,从而达到预防与控制对虾早期死亡综合症的目的。
5、增加溶解氧
保持水体溶氧丰富,建议采用底部微管增氧,这是非常关键的技术措施之一。溶氧充足,各化学指标能顺畅进行有氧反应,预防有害物的产生,如氨氮、亚硝酸、硫化氢等,水质比较稳定,水体达到生态平衡。